报告时间:2023年4月28日(周五)上午8:30-11:30
报告地点:学15-612
学术报告一
报告人:谭筠怡
报告题目:黄瓜SGR基因的广谱抗病性研究和抗霜霉病主效基因dm5.3的图位克隆和功能解析
报告人简介:
谭筠怡,女,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植物遗传育种学博士。博士期间主要对黄瓜重要病害(包括霜霉病、白粉病、炭疽病、细菌性角斑病等)的抗性QTL位点进行分子图位克隆以及功能验证,并运用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。博后期间利用数量遗传学、群体遗传学、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方法,发掘控制黄瓜果实品质性状和其他重要农艺性状的候选基因。以第一作者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上发表论文2篇,参与发表论文7篇。博士期间参与USDA-ARS项目CucCAP2: Harnessing Genomic Resources for Disease Resistance and Management in Cucurbit Crops – Bringing the Tools to the Field。
学术报告二
报告人:刘倍贝
报告题目:提高植物氮钾利用率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
报告内容:
1. 拟南芥阴离子通道SLAH3和钾离子通道形成功能单元调节氮-钾平衡和膜电位稳态;
2. 蒺藜苜蓿MtSLAH3参与缓解铵毒和低pH胁迫;
3. 受体激酶RLK156参与拟南芥氮觅食行为的探究。
刘倍贝,兰州大学应届博士,主要从事植物逆境胁迫和氮-钾营养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工作。在过去的研究中揭示拟南芥SLAH3调节氮-钾平衡分子机理,为提高植物氮钾利用率及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,以第一作者身份在The Plant Cell发表论文1篇,并对苜蓿SLAH3基因调控高铵和酸性胁迫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展开研究。
学术报告三
报告人:孙高阳
报告题目:玉米穗柄维管束相关性状遗传基础解析及关键基因挖掘
孙高阳,男,博士。2022年6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。博士期间主要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相关研究,以386份遗传变异丰富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,结合556809个高质量SNP和混合线性模型对三个环境下的15个PVB-相关性状进行GWAS,共鉴定到157个SNP-性状关联,涉及348个候选基因。其中,ZmVLN2的EMS突变体验证结果表明,Zmvln2突变植株的穗柄与野生型(WT)相比,小维管束数量、维管束总数和单个大维管束面积等性状显著减小,而穗柄长和穗柄节间数性状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。ZmVLN2的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,该基因在育种过程中可能受到了选择压力的影响。相关结果发表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期刊上。期间参与国家联合基金和省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。